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4月27日,《农民日报》头版刊发文章《打造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探秘》,聚焦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探索,深度解析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潜力。
报道原文如下:
大幅提高育种效率的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繁殖速度是常规种藕400倍以上的世界第一支试管藕,毒株匹配性更高、免疫效果更好、更适合中国生猪疫病防控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能增加饲料营养、促进动物吸收的生物酶制剂,在土地上行走一圈就能分析出土壤中的养分、微量元素的“田小二CT测土车”……这些令人瞩目的农业科研成果,都与一个平台——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紧密相连。
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农业农村部新批复启动建设的第5个农创中心,聚焦生物种业、动物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三大主导产业,先行先试探索农业科技产业互融互促的机制创新和科企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这么一个“高大上”的高科技聚集之地蕴含怎样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潜力?请随记者一探究竟。
★
★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这张“芯片”有多神奇?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张小波介绍:“一张芯片能容纳成千上万的水稻基因信息。通过芯片扫描筛选,可以把水稻特定性状聚集到一个品种上,比如变糯加香、抗虫、耐高温等,连籽粒的长宽也能控制。”
以生物信息为依据,以高通量分子标记筛选为手段,分段式工厂化流水线的生物育种技术——基因组育种,正是该中心的王牌技术。这项技术被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核心之一就是一块小小的芯片——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培育一颗能够遗传家族“优良基因”,且克服前代“自身缺陷”的高质量种子,往往要花费近10年时间,而有了育种芯片,这一过程可缩短一半,且育种更加精准、多样、可控。该中心年均研发投入近1亿元,依托水稻育种芯片技术,选育近150个优质品种,已覆盖长江以南所有水稻种植区域。
在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类似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的机构、企业还有很多,如种子出口量连年居全国第一的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独资成立了湖北省首家种子企业实验室——湖北禾盛生物育种研究院,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检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湖北省种子集团总经理邵仁学介绍,公司研发的“黄华占”“金中玉”等品种均成为全国或省级有影响力的品种。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为中国经济把脉定调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想要研发出同等或接近进口的高品质种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投入。”武汉高科集团总经理、高农集团董事长高尚介绍,为把高校、科研院所的育种研发资源引向种业企业,武汉国家农创中心规划建设三大总部服务区,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集总部办公、研发检测、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人才公寓、产业化基地于一体,打通现代种业全产业生态链,助力民族种业企业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目前,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已引进美国杜邦先锋公司,汇聚了先正达集团(中国)、北大荒垦丰种业、隆平高科等60余家龙头企业,拥有作物育种技术创新与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据悉,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核心功能区”种业全产业链产值已达405亿元。
★
走不出实验室的技术
不能称之为关键核心技术
★
从创建之初,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就致力于打通三大主导产业从科研到产品的各个环节,联通三大产业上中下游,形成畅通的产业链,让科研成果和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无缝对接。
“没想到这里的农业科技含量这么高,真是颠覆了我们对农业的认知。”在“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三季活动中,不少市民走进位于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内的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体验生物酶研究领域的尖端高新科技和成果。新华扬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共同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斌为首席科学家的饲料用酶联合实验室,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在本次企业与院士团队的强强联合中,提供了大量对接帮扶、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等专业服务。
在武汉高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峰看来,走不出实验室的技术不能称之为关键核心技术。“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定位于成为加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孵化、成果交易的公共服务平台,注重以科技、金融等要素武装现代农业,将有效解决科技成果与需求脱节、成果应用成本高、成果之间不衔接等问题。”
去年下半年,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先后承办两场武汉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介会,20个项目成功转化签约,总签约金额逾2亿元,为武汉农业科技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提速加码。
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徐高原介绍:“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是一个很好的科技展示、推广和转化平台,为我们顺畅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加速技术产业化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已引进张启发、邓子新、刘耀光、陈焕春、万建民等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团队10个,聚集高新技术企业61家,瞪羚企业69家,形成全水稻转基因育种芯片、猪伪狂犬病疫苗等高转化性成果83项。
★
为武汉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1月23日,《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建推进方案》评审通过。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将加强农业科技“无人区”领域的探索研究,在背靠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领域传统优势产业以及世界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全力打造以数字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
而在去年,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邦股份”)、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与武汉禾大科技有限公司就联合成立“京东农场数字农业武汉研究中心”,共同建设武汉数字农业大数据中心,推动种植业土壤-水-养分-作物交互模型及数字农业技术在种植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围绕湖北特色农业产业展开数字农业的探索与应用,为中国种植业标准化、数字化提供支撑。
京东农场数字农业武汉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湖北龙虾产业发展迅猛,一到夏季,小龙虾便成为全国各地餐桌上必点的美食之一。在湖北,肥美的小龙虾有许多养殖技巧,而许多秘诀都隐藏在饲料里。“使用‘虾宝’后,水体变得干净多了,虾子比过去大多了,产量明显提高。”在潜江龙湾镇旭光村稻田养虾现场,养殖户纷纷夸赞“虾宝”,而这正来自武汉合缘绿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复合微生物肥——合缘虾宝。
“合缘虾宝具有调水、肥水、培养功能藻类、调节养殖水体菌藻平衡等多种生物功效,深受用户欢迎。”武汉合缘绿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徐维烈介绍,除了合缘虾宝,近几年,公司还在功能生菌株筛选、生物菌剂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中试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配方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
在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富邦股份、新华扬、科前生物、合缘生物等400余家农业创新企业,正在为中国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将实施“2021建设、2022提速、2025升级”的三步走计划。2021年,出台系列专项政策,成立规模100亿元以上产业基金,推出系列科创项目,“核心功能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打响武汉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品牌;2022年,聚集10个院士专家团队,形成3-5项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技术,构建科技成果、高端人才、龙头企业、金融资本、公共平台、示范基地等要素聚集的农业科技转化“生态系统”;2025年,聚集100家企业研发机构,创造1000亿元产值,辐射湖北省70个市、县和基地,带动华中地区近1万个特色村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引擎作用。
文章转载于:农民日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公司邮箱:
公司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519号明泽丽湾2号楼15层(高农大厦)
Copyright © 2019 武汉合缘绿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 鄂ICP备80222144号